央美官方好书推荐:3月刊

作者:央美考研时间:2023-03-31 13:13:52

 

 

《走进学院的中国画》

 

本书旨在讨论中央美术学院的中国画“三位一体”教学体系,也就是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前期,以叶浅予为首的中央美术学院第一代中国画教学集体,在“推陈出新”为宗旨的“中国画改造方法论”的形成过程中,根据生活、传统、创作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写生、临摹、创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人物、山水、花鸟画分科的教学体制,初步形成的以写生为轴心、以引西润中为特点、以名师教案(包括美学思想、方法步骤、教学要求、经验主张等)为标志的教学体系。揭开这个教学体系的来龙去脉,有助于认识中国画在20世纪北京的处境、演进与策略选择,有助于审视不同的艺术信念与价值诉求下形成的教育思维在其中的消长与作用,有助于了解中国画现代教学方法、体制及其内涵经由中央美术学院的“一种”形成,有助于把握这个体系的价值所在、问题所在。

 

曹庆晖 / 著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19年

 

《断裂与绵延:中国现代设计史研究》

 

 

本书从设计史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的现代设计和视觉文化研究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专题讨论,是作者过去十多年在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呈现。作者试图通过对史料和史实更为严谨细致的探讨,为中国现代设计史的写作提供一些更为确切的基本事实、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在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上,作者强调要尊重设计本身的跨学科和跨媒介特征,认为应该把中国的现代设计纳入一个更为广泛的文化研究的视野来进行观照。

 

周博 /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3年

 

《复古与自牧:北宋蓝田吕氏家族墓研究》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内的系列变革,影响既深且远。而蓝田吕氏家族是北宋时期生活在京兆府蓝田(今陕西蓝田)的名门望族,是以吕氏四贤为代表的士大夫群体,他们在思想、学术、仕途上都颇有建树,对我国古代和当今社会的很多领域都有一定影响。由其家族墓的考古发现可知,经过慎重规划的蓝田吕氏家族墓是儒家多代人合葬家族墓地的典范,从布局和随葬器物等细节均体现了他们追求的礼学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思想在丧葬方面的理想主义表达。北宋蓝田吕氏家族墓的考古发掘又为研究其家族理想的具体实践提供了重要参照。本书在美术史和考古学的双重视角下,以北宋蓝田吕氏家族墓为中心,参照同时期其他家族墓和关中地区葬俗传统,剖析蓝田吕氏在墓园布局、墓葬排列和具体设置上的诸多特别之处,并通过比较分析随葬器物的类型、材质、铭文等,尝试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思想观念,分析吕氏如何在丧葬实践中践行古礼。

 

胡译文 /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3年

 

《芥子园画传》

 

《芥子园画传》自从清初出版以来,一直是学习中国画必不可少的入门教材。这部书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屋宇等内容。全书以图谱为主文字为辅,从用笔方法到构图造型,从创作示范到章法布局,为初学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法。本次出版的这部《芥子园画传》就是以巢勋临摹增编的这一版为底本的。综合参考了清末到民国出版的一些经典版本。如上海千顷堂石印本、上海鸿文书局石印本等。书中所有图,均是原版影印,再对每一幅图进行谨慎修复,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呈现原书的风貌。

 

王概 王蓍 王臬 / 编

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2016年

 

《游于园:园林的艺术世界》

 

本书为我们揭秘中外园林秘密,回答关于“什么是园林”的困惑之书,再现了古诗词、古画中集瑰丽、抒情、巧妙于一体的园林奇景。书中从美学角度分析西方古典园林设计的细枝末节,从理论的笔记文献考究园林建造的思路。既结合了专业圈内的研究,又不失业余园林的热忱,展现专业人士的研究成果,有中国的造园观念、叠山经验、园林绘画、理水造境等,也有对日本与英国园林方面的研究,行文各有风格。让陆游的造园理念转换为实景再现,娓娓道来伯林顿文人圈与西方园林的发展史,揭秘诗词书画中的园林秘密,多角度从物理学、自然科学、人体工程学、建筑学、心理学、视知觉等角度诠释人类文明发展的框架与智慧结晶。

 

杨振宇、何晓静 / 著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版年:2021年

 

《草木情缘: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 》

 

本书为我们描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作者累积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在书房中邀游文学世界,在田野中实地探访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每种植物,考评大地自然生态,还原几千年来文人笔下的植物原貌,解析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名称与寓意的植物面貌,并找出植物引进中国的脉络,同时分辨虚实,里清文学作品的乌实与想象。作者在文学与植物世界间纵横穿行,梳理、解读文学与植物“缘情体物”的微妙关联,编枝结草搭建起一座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的鹊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精妙细致美好的古典场景。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面亲近古诗词,一面认识大千植物世界。

 

潘富俊 /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2015年

 

 

 

《万紫千红:中国古代花木题材文物特展》

 

本书依照故宫同名展览汇编而成,包含花卉题材相关文物200余件,涉及绘画、陶瓷、漆器、织绣、图书等多项类别文物,将着重展示花卉艺术的历史演变及文人意涵。图录内容按照展览单元顺序排列,并附书画部专家论文3篇,分别为“何谓花木画?——唐宋元时期花木画之独立与兴盛”,“闲情消世事——明代花木画及其意涵”,以及“百花呈瑞 富贵吉祥——清代花木画及其文化意涵”。书中所收录文物近半数为首次展出与出版,对推动花卉艺术、文化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故宫博物院 / 编

出版社:故宫出版社

出版年:2021年

 

 

《寓兴:花木的图像史》

 

本书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中旭在策展“万紫千红——中国古代花木题材文物特展”之后,对该展览所展作品所撰写的书稿。书中按时代与风格依次分为:花之容、花之格、花之情、花之瑞四部分,通过图像与文字,阐述花木画自唐代发展至宋代,再至元明清的发展历程,包含了石刻线描、壁画、卷轴画诸多形式,展现了一幅花木画发展的图像史。同时,作者以“寓兴”为题,也旨在点出中国花木画中特有的诗意,即画家以花为寄托,赋予一定的含义。本书环环紧扣主题,使得每一时代每一画家对花木诗意的寄托得以体现。

 

王中旭 / 著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年:2021年

 

 

花语:

拉斐尔前派绘画作品的花卉象征意义

 

在19世纪前拉斐尔派绘画作品中,普遍常见使用各种花卉的母题,去阐述画家所想表达的富有浪漫的艺术精神,画派结合了花卉在宗教,人文,神话,诗歌,文学等领域的知识,采纳了一种最缠绵悱恻的叙述手段去表达那个时代的风花雪月。作者意图让读者更多地了解花卉在欧洲文化中的各种象征含义,更好地去理解画作的内涵。黛布拉·曼考夫作为艺术与植物学博士,对于拉斐尔前派的植物学图像有独特的研究,尤其关注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植物符号及其象征意义的研究。在本卷中,作者提出了40个例子,阐明了花在维多利亚文化各个方面的意义。

 

[英]黛布拉·曼考夫/ 著

孙净 / 译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2年

 

造一座花园: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设计创意指南

 

花园是一个体现品位与生活态度的独特空间,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室外空间集合,将为打造个人的户外空间提供灵感。本书为读者呈现了5种类型的35个花园,这些花园由作者或其他当代知名设计师设计,书中对他们的风格、设计细节、材料选择、种植和维护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在这些花园中,有的是国际知名的皇家园艺学会切尔西花展的获奖作品,有的是知名设计师的经典案例,既有极简主义的,又有适合家庭生活的。摄影师玛丽安娜· 马耶鲁斯的园艺摄影作品,也将带领读者走进设计师的视角,通过解构每一个花园的设计元素的方式,让读者清楚地理解它们为何以及如何起作用。

 

[英]马特·凯特利 [卢]玛丽安娜·马耶鲁斯 / 著

李璋 / 译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0年

 

 

《植物手绘艺术:

关于热爱、探险与发现的自然之旅》

 

本书收录了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及达尔文等著名生物学家的植物手绘作品,艺术家们在恶劣条件下,仍保持一颗对植物的迷恋的热忱。植物艺术是实用性与美学的结合体,植物手绘艺术在植物艺术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实践并见证了艺术与科学的交融。艺术家们通过绘画来融入植物的世界,他们观察和理解植物的细节,并且将这些细节捕捉和记录到图像里,以精湛的技艺再现了物种的千姿百态。近百幅植物手绘原作实拍和手绘原稿,既是本集观赏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植物绘画艺术图鉴,也是关于热爱、探险与发现的自然之旅的手记。

 

[英]海伦·拜纳姆 [英]威廉·拜纳姆 / 著

潘莉莉 / 译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8年

 

 

《茶馆:

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本书以1900年至1950年成都的茶馆为研究对象,力图以此为窗口,探求20世纪上半叶成都人的生活实态。作者王笛采用微观历史的研究方法,从茶馆的休闲、社交、娱乐、经营、群体、组织、秩序等多个角度,切入茶馆的社会、文化、政治角色,使读者得以真切感知成都民众的日常生活和这座城市历史的脉动。全书以丰富的档案资料、新闻报道、文学作品和细致的田野调查为基础,细节丰富生动,充满生活气息,极佳地达成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社会史、城市史研究中的经典著作,也是新文化史和微观史取向在中国史研究中的一次成功实践。

 

王笛 /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1年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公元466年,刘宋内外冲突不断。一名生于南朝中层官僚家庭的女子王钟儿,被时代的洪流裹挟,走过了她曲折的一生——因战火家破人亡,三十岁被掠为平城宫宫女,而后又成为比丘尼,以不同的身份先后抚育了两代皇帝之后,消失于历史。

在书中,读者将跟随王钟儿的足迹,走近那个遥远的时代,这些过去的人与事都将在文字中跃出,真实地再现在读者的面前。在行文过程中,作者没有选用直接叙事的方式,而是别出心裁地利用墓志等史料讲述王钟儿的人生,让故事在自然发展的同时兼具历史的厚重感和客观性。将那些细微处的故事汇聚,我们或许会更接近历史。

 

罗新 / 著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版年:2022年

 

《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故事》

 

在清初的山东剡城、淄川农村,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在本书中,我们将沿着王氏的人生轨迹,走进清初农村生活的一角。故事中,在生活的重重压迫之下,王氏终于无法忍受,与人私奔,结果惨遭丈夫杀害。作者以王氏的悲惨经历为索引,将那段历史化为具体可见的大环境,使读者得以看见一个生动的时代,而非史书上纯粹的记述性文字。书中故事虽为虚构,但却为读者重塑了一个相对真实的社会。微处取景,以小见大。那时人们的苦痛与期望,那些过去的生活、过去的景色……一个逝去的时代随着故事渐渐浮现。

 

[美] 史景迁 / 著
李孝恺 / 译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1年

 

 

《蒙塔尤》

 

蒙塔尤是法国南部讲奥克语的一个牧民小山村。1320年,当时任帕米埃主教(后为教皇)的雅克·富尼埃作为宗教裁判所法官到此办案。在调查、审理各种案件的过程中,他像现代侦探一样发现和掌握了该山村的所有秘密,包括居民的日常生活、个人隐私以及种种矛盾、冲突等,并把它们详细记录下来。法国著名学者勒华拉杜里以历史学家的敏感和精细发现和利用了这些珍贵史料,并以现代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方法再现了六百多年前该村落居民的生活、思想、习俗的全貌和14世纪法国的特点。

 

[法] 埃玛纽埃尔·勒华拉杜里 / 著  

许明龙 马胜利 /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2007年

 

 

《奶酪与蛆虫:

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

 

在本书中,作者用大量篇幅去探讨主人公多梅尼科·斯坎代拉——这位生活于16世纪意大利弗留利地区的普通磨坊主,他离经叛道的思想、读过什么书、可能接触过哪些思想和团体。金茨堡在错综复杂的审判档案和精英文化、低层文化之间穿梭游走,编织了一个结构巧妙、叙述迷人的故事。通过多梅尼科的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了他的生活,还看到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也可以感受到书面文化与口头文化间的交织渗透:启蒙运动、宗教改革和印刷术都对这个“边缘小人物”产生了影响。

 

[意] 卡洛·金茨堡 / 著

鲁伊 /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1年

 

 

《承袭的权力:一个驱魔师的故事》

 

本书以1697年都灵主教法庭的一桩轰动当时的非法驱魔案件为引子:桑泰纳的教区神父乔瓦·巴蒂斯塔·基耶萨,他为民众驱魔治病,引发了众人狂热的追随,但并没有得到教廷的许可。作者乔瓦尼·莱维利用乔瓦·巴蒂斯塔·基耶萨神父留存的驱魔笔记和意大利萨沃伊公国的小村镇桑泰纳的各种文献资料,使欧洲现代早期的社会细节纤毫毕现,从中探讨欧洲现代性的起源。

 

[意] 乔瓦尼·莱维 / 著

谢宏维 / 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9年

 

《维米尔的帽子:17世纪和全球化世界的黎明》

 

在本书中,作者从荷兰的七幅油画与一件瓷盘的细节切入,以维米尔等艺术家的作品中描绘的帽子、银币、烟管等物品及其流通为线索,梳理出17世纪在贸易浪潮的推动下,世界各地如何逐渐从孤立状态走向接触,进而连接成一个交流网络。在这个全球化的黎明时刻,彼此陌生的文化开始相识、碰撞、融为一体。

 

[加]卜正民 / 著

黄中宪 / 译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版年:2023年

 

 

《屠猫狂欢:法国文化史钩沉》

 

十八世纪三十年代末,巴黎圣塞佛伦街,一群印刷学徒发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屠猫仪式,他们虐待并屠杀了工厂周围所有的猫,包括他们师母的宠物猫。本书详尽解释了这一诡异的事件,由此展开对十八世纪法国人的思考方式的分析,并通过解读众多童话故事、警察档案等,揭露了一个文化的万花筒,深入浅出地勾勒出法国文化史的特征。全书娓娓而谈,充满异趣,尽管是一本学术著述,但在作者带有强烈文学趣味的随笔体例写作的策略之下,读者可以收获一次有益和有趣的阅读经历。

 

[美] 罗伯特·达恩顿 / 著

吕健忠 /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2018年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

 

下一篇:艺术考研复试到底考什么?一文解决你所有问题!
上一篇:国家线已出!A区:362分 B区:352分
返回顶部小火箭